
2025年10月22日,由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上海市交通电子行业协会联合主办,上海汽车芯片产业联盟、ATC汽车技术平台、长三角集成电路融合创新发展产业联盟等多家单位共同协办的 “2025汽车芯片技术创新大会暨第五届长三角汽车芯片对接交流会” 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嘉定)成功举办。

大会汇聚了来自整车厂、芯片企业、科研机构及产业链上下游的400余位专业人士,围绕汽车芯片的国产化路径、技术趋势、功能安全、测试验证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凝聚共识,共促产业协同
大会在上午9:30正式拉开帷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三角汽车科技创新联合体轮值理事长梁元聪老师担任上午环节主持人并致开幕辞。他指出,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浪潮中,芯片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长三角作为中国汽车与集成电路产业高地,应充分发挥区域协同优势,加快构建安全可控的芯片供应链。

随后,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荣毅发表致辞,强调在全球化竞争与本土化替代并行的背景下,产业链上下游需加强合作,推动芯片设计与整车应用深度融合。他进一步指出,在当前国际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长三角地区要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通过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共建产业生态体系、打造标准统一平台三大路径,加速突破汽车芯片“卡脖子”技术难题,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体系。

《2025长三角汽车芯片手册》正式亮相
作为大会亮点之一,《2025长三角汽车芯片手册》在开幕式上隆重发布。该手册由在上海市经信委,江苏省工信厅,浙江省、安徽省经信厅的指导下,在上汽集团等单位支持下,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安徽省半导体行业协会,长三角集成电路融合创新发展联盟,上海汽车芯片联盟,上海交通电子行业协会从2021年起连续五年面向长三角集成电路相关企业联合编制,汇集了区域内主流芯片企业的产品与技术路线,旨在为整车企业与芯片供应商搭建精准对接平台。
由上海市交通电子行业协会秘书长黄峰、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高级顾问徐秀法、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高级顾问郭奕武、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林已延共同上台启动发布仪式。

把脉产业趋势,共探发展路径
在大会主题演讲环节,与会专家从全球视野和产业实践两个维度,深入探讨了汽车芯片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路径。
从技术演进维度看,专家们一致认为汽车芯片正朝着“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三大方向快速发展。智能驾驶芯片的算力需求正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而功能安全要求已从单一的ISO 26262认证,向涵盖网络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的多维保障体系演进。在AI技术赋能下,芯片架构创新成为突破算力瓶颈的关键路径,异构集成、Chiplet等先进技术正在重塑汽车芯片产业格局。
从产业发展维度看,国产替代已进入深水区。与会专家指出,当前国产芯片在消费电子领域取得的成功经验正在向汽车领域延伸,但在车规级认证、量产应用、生态建设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要构建 “芯片-零部件-整车” 协同开发机制,打通从设计、制造到上车应用的全链条,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能力”的全面提升。




从产业协同到生态共建,谱写汽车芯片新篇章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长三角汽车芯片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大会不仅展示了国产汽车芯片的最新成果,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对接机制,为产业协同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全球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芯片已成为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长三角地区凭借其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和丰富的汽车产业资源,正在成为中国汽车芯片创新发展的策源地。通过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长三角有望在3-5年内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芯片产业集群。
本次大会的成果将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推动中国汽车芯片产业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转变,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先机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各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谱写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发展的新篇章。